只要其他货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赶不上初级产品价格的上涨,全球通货膨胀将难以避免,进而加大国内价格上涨的压力。
这种减少是不是有点儿过了?今年前七个月,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最广泛的通膨指标——上涨了9. 6%,消费价格指数上涨了7 . 1%。举例来说,物业分期付款、学费、健康保险和人寿保险应该免税。
物业的问题是价格过高,没有买家敢于问津。有可能,中国的信贷增长速度将放缓数年之久。北京应该首先削减收费和税收。中国的家庭收入太低,无法推动消费拉动经济发展。英文原载《南华早报》 进入 谢国忠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经济衰退 。
使用更多的鸦片只能推迟痛苦,但却使最终来临的痛苦无可救药。中国必须提高效率,而不是救助衰微企业或提高物业价格。目前达到这些目标的最切实可行的方法,是严格抑制新外债的借入和外商直接投资,同时尽快清偿已有的外债,回购境内的外资企业所有权,总的目的是减少中国所欠的外债和外商直接投资的资本金。
进入专题: 2008 宏观经济 。对任何无力履行偿付外债义务者应立即启动破产程序,并尽快完成破产清算,以结清其所欠外债。最后再考虑产品主要在国外销售且投入主要由国外进口的企业或其分支的收购。那时,由于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可以自由兑换,中国的货币政策当局就失去了任何防止金融崩溃、稳定金融体系的手段。
不仅如此,中国的外汇储备过多并且还在急剧增加,逼迫中央银行不得不过度发行基础货币,这早已成了造成中国基础货币过多的根源,而且它还迫使中央银行不得不强制发行所谓的中央银行票据以在外汇储备过多的情况下降低基础货币的发行额。在反通货膨胀的经济政策取得初步的成效之后,最重要的就是防范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
——为扼制投机性外资的流入,应进一步加紧限制外国人、外国企业购买中国上市公司股票,并逐步走向最终禁止外国人、外国企业购买中国上市公司股票。对产品主要在国外销售且投入主要由国外进口的投资项目实行严格限制。——尽可能停止新的外商投资流入。我国自1994年以来每年都有显著的对外贸易顺差,是资金的净流出国,本来不需要引进国外资金。
由于我国资本项目下的资金还不能跨境自由流动,某些人就以假出口的方式使境外资金非法流入我国,或者以假进口的方式将境内资金输出境外,以从资金的流入流出中获利。这些都会在资金转向外流的国家造成大批企业破产倒闭和失业剧增。这种过程中的资金转向外流直接造成在泰国爆发了东亚金融危机,而这种资金转向外流及其造成的本国货币贬值又在东亚国家引发了进一步的金融灾难。第三种方法是以储备的外汇偿还外债、回购境内的外资企业,减少中国所欠的外债和外商直接投资的资本金。
——对于批准允许的外商对中国进行的新的绿地投资,应尽可能将项目的所有者变为中国的国有控股公司或投资基金: 对产品主要在中国国内销售或能够主要在中国国内销售的企业,要求项目必须由中方占有51%以上的股权,且销售渠道和网络必须由中方控制。因此,即使在目前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还不能自由兑换的情况下,也应当承认,通常我们有义务为清偿的外国债务和外国撤回的投资兑换外汇。
对这种伪装出口而流入资金的行为应当给予严厉的查处和打击。这就意味着,即使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还不能自由兑换,也应当将中国所欠的全部外债和全部外商直接投资都视为中国在外汇方面的隐性偿付义务。
应当在这一基本方针的基础上确定应对两方面危机的一切准备措施。这样的经济泡沫迟早会破灭。其次是泰国在危机爆发前实际上实行的是盯住美元的泰国货币对美元固定汇率,而中国在2008年之前早已使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实行了灵活的浮动。此种收购,应由专门的中国国有控股公司、投资基金进行。中国企业在国外新发行的任何股票和债券都应被视为新的外资流入,必须经过相应的政府部门严格审批并受相关部门严格监控。外商在华金融机构必须与其境外总部分立,并且不准再从国外调入任何新的资金。
明令规定:在外商对中国国民的非国有企业进行收购、参股时,其所占股份总计不得超过49%,中方的出资人如果由于资金不足而无法使其对企业持有股份达到51%的,由国有的控股公司或投资基金投入相应的资金补足并形成相应的国有股权。特别是对银行业,应当保持其民族特征,应当强行赎回前几年卖给外资的各银行的全部股权,并以立法禁止外资购买中国的银行的股权,并尽可能限制外资银行在中国境内的经营。
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目前中国的流动性过剩,货币与准货币的余额相对于名义的总收入过高。确实需要以债务形式增加经营资金者,必须由中国国内的银行以人民币贷款提供资金。
而在目前的全球化经济中,这样的骤变还会导致资金从内流变为外流,使一国货币在汇率上贬值,甚至导致一国陷入对外支付上的危机。资金的外流还会使本国金融体系陷入混乱,造成资金融通困难,由此而加剧经济萧条。
但是另一方面,几乎所有的对过热的经济降温的历史经验都说明,在成功地反通货膨胀冷却过热的经济之后,一国的经济通常都会发生骤变,不仅过热的经济会变成过冷从而增长率过低、失业率过高,而且企业的高盈利会变成低盈利、高亏损,表面上回报状况良好的金融系统会变成坏账和违约极多甚至各种金融交易瘫痪。这样的杜绝外资进入的行业包括:与军工生产有关的所有企业、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如公用事业包括水务事业。尽量减少新在中国开设的外商投资企业。另一方面,东亚金融危机和各国经济波动的教训都告诫我们,必须防范宏观经济中发生的骤变,防止冷却过热的经济的过程中发生金融危机和经济萧条,防止由此引发的资金外流造成金融灾难。
不过,2008年初中国的经济形势与亚洲金融危机前的泰国有两点根本的不同:首先是泰国在亚洲金融危机前有高得惊人的经常项目逆差,经常项目逆差占GDP的比重高达8%,而中国却一直有可观的经常项目顺差。在目前外资还在大量涌入中国时以监控和打击伪装出口流入资金的行为为重点,今后若出现大量资金涌出到境外的苗头时,则以监控和打击伪装进口流出资金的行为为重点。
从这个角度看,在人民币资本项目下不能自由兑换的条件下,当经济衰退的骤变导致大批资金想流出到境外时,国内的外债和外资直接投资的资金越少,对外的隐性偿付义务就越少,能够流出到境外的资金就越少,本国经济由于资金流出所受到的冲击就越小。东亚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表明,这样的骤变往往发生于过热的经济降温、股票和房地产的价格崩溃性暴跌的过程中。
2008年春天中国的外汇储备高达1万5千亿美元,过多的外汇储备已经成了对中国经济的一个重大威胁。在这样的情况下允许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等于让资金毫无限制地在境内与境外间自由流动。
特别是依靠向外资企业所在国出口产品的合资企业,即使是由中方控股,但是由于被外方操控了出口销售渠道,合资的外资企业通过上述的价格操控而转移利润,造成合资企业亏损,最后逼迫合资的中方只好放弃控股权。某些决策者曾经以发展房地产业为借口默许城市住宅价格上涨,曾经纵容股市泡沫,实行让股市牛起来(虽然是慢牛)的政策。特别是由外资控制的出口导向,必定会使我国在企业合资中处于上述的两难境地。即使出现了某些危机现象,中国发生的经济问题也完全有可能不象泰国陷入危机时那样急剧、那样具有戏剧性。
收购的先后次序应当为:首先是原为中国企业、只有部分股权为外资持有的企业的股权,特别是中国各大银行的股权。在过热的经济降温的变化开始时,美国与其它国家的外国资金撤出中国在当时确实并不是坏事,因为它可以减少过多的外汇储备并由此缓解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
就是在美国这种国家,虽然货币汇率的波动很大,长期有巨额的对外贸易逆差,但是资金的跨国界流动也同样放大了宏观经济的波动:当宏观经济过热时盈利率显得很高,外资的大量流入使本国货币汇率升得过高,通过使进口品廉价而压低了消费品的价格并抑制名义工资的上涨,使企业的盈利显得更高,从而进一步加剧了经济的过热。允许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确实有可能显著减少中国的外汇储备,但它同时也极大地增加了中国爆发金融危机、受到金融冲击的危险。
当宏观经济萧条时盈利率显得很低,资金的大量流出使本国货币的汇率降得过低,通过使进口品昂贵而提高消费品价格,增加名义工资上涨的压力,使企业的盈利显得更低,从而进一步加剧经济的萧条。外资的流入是中国外汇储备过多的一个主要原因,已经成了造成中国经济过热和泡沫经济、威胁中国宏观经济稳定的主要因素。
© 1996 - 2019 分丝析缕网 版权所有联系我们
地址:小西湖